【一線正能量】董清貴:工地的“安全使者” | |
| |
“安全工作應多講問題,少談成績,沒有成績便是最佳成績。”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語。 董清貴,25歲,來自云南。他于2021年加入水電四局。別看他身材清瘦,看似“弱不禁風”,然而一旦踏入工地,便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兒,無論是違章教育、隱患排查,還是技術交底,只要是與安全相關的活動,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 擰緊思想之弦,做一線工人的忠誠守護者 荀子曾言:“先其未然謂之防,發而止之謂之救,行而責之謂之戒。故而,事先預防實乃上上之策。”事故絕非偶然,安全生產必須是在嚴格事先預防之下的必然。他嚴格遵循“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、綜合治理”的安全方針,將安全生產的預防關口前移至生產一線人員,把工作重心下沉至工區班組。 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,他總會早早地來到工地,組織作業人員開展班前危險預知活動和安全警示教育,對當班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預控措施進行詳盡闡釋。 “安全帽的系帶一定要系緊,高處作業一定要正確系掛五點式安全帶、防墜器,做好雙保險措施……” 雖是一遍又一遍的老生常談,但他從未有過絲毫厭煩,并且在作業前會細致地檢查人員勞保防護用品的穿戴情況。對于那些不太樂意“聽講”的人員,他更是格外留意,經常到現場巡查,一旦發現違章行為,便立即進行安全教育。時間久了,現場作業人員只要遠遠望見他,都會下意識地摸摸安全帽、緊緊安全繩,相互打量確認一番,而后才能安心施工。 緊盯施工現場,做安全隱患的嚴格排查員 禍患往往潛藏于細微之處,而在人們疏忽之時爆發。秋季是人員易疲勞、易松懈的季節,伴隨著搶工期和加班加點,稍有疏忽就可能引發安全事故。面對建安期繁重的安全監督任務,他嚴格依照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、金屬非金屬安全規程等規范條文,充分發揮其多年來在安全生產一線所積累的豐富經驗,頻繁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巡查。 他用“放大鏡”查找問題,用“顯微鏡”排查隱患,用“望遠鏡”做好防范,定期開展安全檢查40批次,共排查出337條問題,并且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,對待每次發現的違章作業都深入剖析,追根溯源、擺清證據、狠抓落實。 遇到“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”“高處作業不系掛安全帶”“吊裝作業時吊臂下方站人”等不符合規范的違章行為,會立即要求施工隊伍停工整改,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對施工隊伍進行相應處罰,同時告誡施工單位人員:“罰款并非最終目的,唯有讓工人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,才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。” 此外,對于典型隱患整改整治不力、常見問題屢改屢犯的施工隊伍進行提級管理,以正式文件發送《關于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的函》,并組織單位負責人開展安全警示約談。 把穩安全之向,做項目建設的堅實“安全盾” 《周易·系辭下》有言: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方能身安而國家可保。面對安全工作,他始終保持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的心態,時刻保持虛懷若谷、厚積薄發的學習態度,不斷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,積極考取一建、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證書。同時積極主動地拓展自身的視野和知識面,持續學習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,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。 為進一步滿足安全管理需求,董清貴積極參加“三類人員”、安全員取證培訓,進一步拓寬管理人員的知識面,提高現場安全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。此外,結合國家法律法規、行業標準規范、上級單位制度等要求,他每季度積極參加安環部開展業務系統安全環保管理要求、管理流程、管理標準等方面的培訓,增強自身的安全履職能力及隱患判定意識和水平,為安全生產巡查提供堅實的實力支撐,牢牢把穩安全的方向。 安全無小事,責任重如山。自第一天戴上安全帽起,董清貴就將“安全第一”深深銘記于心,他深切地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猶如泰山之重,無論何時何地,都將保障員工的安全置于首位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份沉甸甸的承諾。他不僅在言語上強調安全的重要性,更通過持續的培訓和嚴格的監督來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妥善處理,使之成為一種習慣、一種本能。他堅信,只有當每個人都對安全工作給予同樣的關注與重視,才能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。 | 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